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撫遠視察,殷殷囑托如燈塔指引航向,深切關懷似暖流浸潤人心。多年來,撫遠市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農文旅融合為筆,以特色產業為墨,在華夏東極的沃土上繪就出一幅鄉村振興的鮮活畫卷。
稻田里的"詩與遠方":玖成合作社的三產融合路
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撫遠農業轉型的生動縮影,從2015年成立時的38戶社員、5400畝耕地,到如今輻射170戶、450人,耕種面積突破10萬畝,年產優質原糧3400余萬斤,合作社的成長軌跡里,寫滿了"抱團發展"的智慧。
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合作社打造的"玖成香米""玖成極米"等4個品牌深入人心,其中"玖成香米"獲評"龍江特產食品",讓撫遠大米香飄全國。更令人驚喜的是,昔日的萬畝稻田變身"網紅打卡地"——為迎接旅發大會精心設計的稻田畫,搭配風車、虹橋等景觀,讓游客在稻浪翻滾中感受農耕文化,實現了"種莊稼"到"種風景"的華麗轉身。
紅果映濕地:蔓越莓基地的"生態+產業"奇跡
在撫遠紅海植業蔓越莓基地,4200畝的紅色果海成為中俄邊境線上的獨特風景。作為亞洲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這里不僅有標準化種植區,更配套了冷凍倉庫、果脯加工廠、科研辦公樓等全產業鏈設施,從鮮果采摘到深加工產品,一顆小紅果撬動起億元級產業。
更具科技感的是,2022年至2023年,10萬粒蔓越莓種子兩度搭乘航天器完成"太空育種",為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埋下伏筆。2024年以來,隨著"蔓越莓采摘季""濕地紅果節"等活動的舉辦,每日游客量突破千人,人們在體驗采摘樂趣、品嘗果脯飲品的同時,更讀懂了"生態優先、科技賦能"的發展密碼。
智慧園區里的"四季歌":烏蘇產業園的文化賦能術
走進烏蘇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的魅力撲面而來:傳感器實時監測溫濕度,智能系統精準調控光照水肥,4月引進的番茄櫻桃項目,6月便迎來豐收。這里春有幼苗破土,夏有果蔬盈枝,秋觀稻浪千重,冬賞溫室綠意,四季皆景的背后,是現代農業的硬核實力。
而赫哲族民俗展示區的融入,讓科技園區更添文化溫度。游客在采摘新鮮果蔬的同時,能體驗魚皮畫制作、赫哲族歌舞,在親子農耕活動中觸摸非遺文脈。農業的"智"與文化的"韻"在這里交融,讓"旅游+研學"成為新潮流。
從稻田風光到紅果盛宴,從智慧農業到民俗體驗,撫遠正通過整合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蔓越莓基地、烏蘇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資源,串起多條農文旅融合線路。這片東極沃土上,農業不再是"看天吃飯"的傳統產業,而是與文化共鳴、與旅游共生的朝陽產業。未來,撫遠將繼續深耕農文旅融合,讓鄉村振興的畫卷在總書記的囑托中,鋪展得更加壯闊。
監審:郭焓
審核:賁麗如
編輯:陳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