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
{{ errorMessage }}


{{ errorMessage }}






{{ registerSuccessMessage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撫遠縣第九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字體: 】   打印   分享

  提案號49

案    由:關于在城市建設中增加公廁建設規劃的建議

提 案 人:殷蕾  撫遠縣醫療保險管理局  15645410000

內    容:

  公廁是表現城市細節的一種基礎設施。在現代文明社會,公廁通過它的合理布局、整潔衛生和服務功能,來體現一座城市對公眾細微的體貼和人文關懷,它以城市的一個細節,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水準,以及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公廁少、如廁難,很多市民都曾有過內急時廁所難找情況,導致有的人隨處小便的尷尬場面。隨著我縣城市建設步伐和加快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及黑瞎子島和對俄旅游等旅游項目的啟動,來撫遠游客必將增加,廁所短缺引發的大問題,將影響到和東極明珠的綜合形象。

  根據國家建設部1989年3月出臺的《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規定,流動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業鬧市區,兩座公廁的間距為300米到500米,一般街道的公廁間距不大于800米。從一般行人平均每分鐘可以走60米左右的速度看,找公廁的時間應該為2分鐘到6分鐘;另外,按照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公廁的標準來說,如果公廁均勻分布,行人找公廁的時間應該不超過5分鐘。同時城鎮公廁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設置一座,其建筑面積一般為30~50㎡,按照這個比例,我縣主城區公廁合理數量和實際上公廁的保有量還存在相當大差距。人有三急,系統解決“如廁難”問題等不得拖不起,它關乎民生,影響市民的幸福感和旅游城市的形象。

  我縣目前存在有“住宅區無公廁,商業及旅游區公廁少,公廁標識不明顯”的狀況。城市公廁建設也存在全國性的一些共性問題,如:公廁長期由政府獨家包攬建設,未能很好地利用社會資金加大投資力量;在城市建設和城市改造中,公廁未能得到合理規劃等。

  為方便市民如廁,必須體現人文關懷理念,在城市建設中增加公廁規劃建設,提升城市建設品位。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環境衛生部門應爭取將城市公廁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尤其是公廁用地應納入分區規劃或詳細規劃。公廁建設在公共場所和社區、人口密集區和稀疏區的布局應逐步趨于合理,提高公廁建設質量和檔次,完善管理措施。在城市建設中,也要做好公廁的標識建設,起好導引作用。加大公廁導向系統的建設力度,讓市民不再“找廁難”。除了設置獨立的標識指示牌外,在沿街的廣告欄、垃圾箱上,增設廁所引導標志,標志上涂有熒光劑,方便市民夜間找廁。在縣城區地圖上加印公廁圖例,在一些更為先進的城市中甚至于使用了公廁電子查詢系統,方便市民如廁。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和建設中需要努力追求的方向。

  二、建議在我市的公廁建設中,宜通過行政等措施,拓寬公廁建設資金來源,借鑒其它城市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由社會出資的附屬公廁建設,可鼓勵民間資本注入,建立一批私營公廁,也可采取給廁所冠名方式,吸引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出資建造公廁。同時也可在公廁內外設立廣告位,解決一部分廁所建造、廁所的清潔衛生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等資金問題。這會為我縣公廁的建設開辟一條新的途徑,有望發展成一個新的產業。

  三、在建筑形式上,由于進行了大規模市政建設和城市改造,城市土地價值被重新定位,建設規劃格局等因素限制,因此要發展公廁與其它建筑合并建設的“附屬式公廁”,這種公廁是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滿足公廁布局要求的好方法,加上公廁建筑、管理和衛生水平正在不斷提高,附屬式公廁在技術上已經成熟,因此在其它城市公廁建設工作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旅游區以為彌補公廁建設用地不足的缺陷和緩解游客如廁需求倍增帶來的壓力,可用合理數量的移動公廁來解決如廁難的問題。還可以在外形上體現其現代性和多樣性以增加旅游城市的特色。

  公廁工程雖小但意義重大,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期待它能納入政府的民生工程中,讓走在街巷中的市民覺得及時解決內急問題已不再是個問題。



掃描右側二維碼
在手機打開此頁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亚洲jiZZjiZZ妇|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人妻制服|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