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市財政局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實施辦法

【字體: 打印 分享

 

撫遠市財政局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實施辦法

 第一章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執法程序,規范財政行為,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維護行政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結合財政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行政執法,是指我局依法實施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行政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全過程記錄,是指行政執法人員通過文字、音像等記錄方式,對行政執法的整個過程進行實時跟蹤記錄的活動。

文字記錄方式包括紙質記錄和網上辦公電子記錄。

音像記錄方式包括采用照相、錄音、錄像、視頻監控等方式進行的記錄。

第四條  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堅持合法、客觀、準確、公正的原則。

根據行政執法行為的性質、種類、現場、階段的不同,采取合適的方式和手段實施全過程記錄。

文字記錄和音像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分別使用。

第五條  加強信息化建設,根據執法工作的需要,建設全過程記錄網上辦公存儲系統,配備音像記錄設備,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局內各執法科室負責本單位音像記錄設備的維護保養,保證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

第六條  法規科負責對我局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和協調。

 

第二章  行政處罰記錄規則

第七條  通過監督檢查或者收到投訴、申訴、舉報、其他機關移送、上級機關交辦材料發現案源后,填寫《案件來源登記表》,詳細記錄登記時間、來源分類、案源提供人、案源登記內容。局內各執法科室負責人根據案源不同情況提出處理意見。

第八條  符合立案條件的,填寫《立案審批表》,詳細記錄當事人情況、案發地、案件來源、案源登記時間、核查情況及立案理由。執法單位負責人簽署意見,報局領導批準。

第九條  對于不予立案的投訴、舉報、申訴,填寫《不予立案審批表》,詳細記錄當事人情況、案發地、案件來源、案源登記時間、核查情況及不予立案理由。執法科室負責人簽署意見,報局領導批準,將結果告知具名的投訴人、申訴人、舉報人。

第十條  經核查或者立案調查,對于不屬于我局管轄的案件,填寫《案件移送審批表》,執法科室負責人簽署意見,報局領導批準后,制作《案件移送單》,向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移送案件。在所附的《送達回證》上詳細記錄送達地點、送達方式、送達時間等。(以下簡稱“按要求填寫《送達回證》”)。

第十一條  經核查或者立案調查,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執法科室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書面報告,報局領導審批同意后,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將《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涉嫌犯罪案件情況的調查報告、涉案物品清單、有關檢驗報告或者鑒定結論和其他有關涉嫌犯罪的材料一起移送公安機關并按要求填寫《送達回證》?!渡嫦臃缸锇讣扑蜁吠瑫r抄送人民檢察院一份。

第十二條  需要其他單位協助調查與案件有關的特定事項的,制作《協助調查通知書》,載明請求協助調查的原因、法律依據、協助調查的內容,向有關單位發送。

第十三條  在案件核查或者立案后調查取證時,對物品或者場所進行檢查的,制作《現場檢查筆錄》,詳細記錄檢查起止時間、檢查地點、檢查人員姓名和執法證號碼、當事人和見證人的基本情況、通知當事人到場情況、出示執法證件情況、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情況、當事人陳述申辯情況、檢查情況,填寫總頁數和頁碼,當事人、見證人、檢查人員分別在筆錄上逐頁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日期。

進行現場檢查時,可以同時進行音像記錄。

第十四條  為查明案件事實,需要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接受詢問的,制作《詢問通知書》,載明需要了解的事項、詢問時間、詢問地點、需要攜帶的材料、執法辦案人員的姓名和聯系電話,并按要求填寫《送達回證》。

第十五條  對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進行詢問、調查的,制作《詢問(調查)筆錄》,詳細記錄詢問時間、地點、詢問(調查)人姓名和執法證件號碼、被詢問(調查)人情況、詢問內容,填寫總頁數和頁碼,經被詢問(調查)人核對無誤后,被詢問(調查)人、詢問(調查)人分別在筆錄上逐頁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日期。

第十六條  需要委托相關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專門事項進行鑒定的,制作《委托鑒定書》。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應當載明委托人和委托鑒定的事項、委托人向鑒定部門提交的相關材料、鑒定的依據和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鑒定部門和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鑒定的過程、明確的鑒定結論并應有鑒定人的簽名和鑒定部門的蓋章。

第十七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需要采取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措施的,填寫《先行登記保存證據審批表》,執法機構負責人簽署意見,報主管局領導批準后,制作《先行登記保存證據通知書》,附上《證據保存清單》,按要求填寫《送達回證》。

《證據保存清單》詳細記錄編號、名稱、規格(型號)或者地址、單位、數量或者面積,當事人、辦案人員、保管人、見證人分別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日期。

采取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措施時,應當同時進行音像記錄。

第十八條  案件調查完畢,辦案人員寫出調查終結報告,執法機構負責人簽署意見后,連同案卷交由法規科核審。調查終結報告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事實、相關證據及其證明事項、案件性質、自由裁量理由、處罰依據、處罰建議等。

第十九條  法規科接到執法單位核審申請后,予以登記。核審承辦人提出核審意見和建議,法規科負責人簽署意見后,將案卷材料退給執法單位。

第二十條  執法科室將處罰建議報局長批準后,制作《行政處罰告知書》;符合聽證條件的,一并載明聽證告知事項。送達當事人,按要求填寫《送達回證》。

對于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建議,應當提交局長辦公會集體討論決定并制作相應記錄。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法規科制作《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按要求填寫《送達回證》。

第二十二條  聽證過程中,聽證記錄人員制作《聽證筆錄》,詳細記錄案件名稱、聽證時間和地點、聽證參加人、聽證過程等情況,由聽證主持人、案件調查人、當事人、委托代理人逐頁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日期。

聽證應當全程進行音像記錄。

第二十三條  對于經批準的處罰決定,執法單位起草《行政處罰決定書》,法規負責審核。

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內容包括:
 ?。ㄒ唬┊斒氯说男彰蛘呙Q、地址等基本情況;
 ?。ǘ┻`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ㄈ┬姓幜P的內容和依據;

(四)采納當事人陳述、申辯的情況及理由;
 ?。ㄎ澹┬姓幜P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环姓幜P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ㄆ撸┳鞒鲂姓幜P決定的機關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第二十四條  經立案調查,作出行政處罰、不予行政處罰、銷案、移送其他機關等處理決定的,將結果告知被調查人和具名的投訴人、申訴人、舉報人。  

第二十五條  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案件,辦案人員當場調查違法事實,制作現場檢查、詢問筆錄,收集必要的證據,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進行申辯的,辦案人員將申辯情況記入筆錄。

制作《當場處罰決定書》,當場送達當事人,由當事人和辦案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日期。

《當場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處罰種類、罰款數額、時間、地點、救濟途徑、行政機關名稱,加蓋行政機關印章。

第二十六條  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按下列方式執行:

(一)直接送達當事人的,填寫《送達回證》,由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簽名或者蓋章。

(二)無法直接送達的,也可以掛號郵寄或者EMS特快專遞送達。應當注意保存掛號郵寄回執、特快專遞回執,作為送達憑證。

(三)無法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公告送達,選擇在市一級報紙上予以公告,同時可以在我市政府網站上公告。公告送達,應當重點記錄已經采用其他方式均無法送達的情況以及公告送達的方式和載體,注意留存發布公告的報紙、張貼公告的公告欄照片、發布公告的網站截圖等送達憑證,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并以適當方式進行音像記錄。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已經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對當事人履行處罰決定的情況進行記錄,留存相關資料。

當事人不依法履行處罰決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八條  在行政處罰決定中,依法責令當事人改正的,應當按期對改正情況進行核查,做好《現場筆錄》等有關文字記錄,可以同時進行音像記錄。

第二十九條  行政處罰案件辦結后,填寫《行政處罰案件結案報告》,辦案人員和辦案機構負責人簽署意見后,歸檔保存。

 

第三章  行政許可記錄規則

第三十條  收到行政許可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后,按照下列方式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決定予以受理。

(二)申請材料齊全并符合法定形式,但申請材料需要核實的,決定予以受理,發給《受理通知書》,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核實的事項,理由及時間。

(三)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有權更正人當場予以更正,由更正人在更正處簽名或者蓋章、注明更正日期;經確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決定予以受理,發給《受理通知書》。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32條,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第三十一條  對決定受理的申請,分情況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是否準予許可的決定:

(一)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書面的行政許可決定。

(二)根據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進行核實審查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20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局長批準,可以延長10日,并將延長期限理由告知申請人。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行政許可采取統一辦理或者聯合辦理、集中辦理的,辦理的時間不得超過45日,45日內不能辦結的,經區人民政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5日,并將延長期限理由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  行政檢查記錄規則

第三十二條 行政檢查程序可由本機關主動啟動,也可依當事人申請啟動。

第三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采用書信、互聯網、傳真、電話、來訪等形式,向本機關檢舉財政違法行為線索。

受理人員填寫《案件來源登記表》,按照有關法定程序進行處置。

受理電話、口頭檢舉的,經告知可以進行錄音像記錄。

第三十四條  啟動執法檢查前,需制作執法檢查事前報告,載明檢查事項、檢查對象、檢查時間、執法人員等相關信息,經執法單位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實施。

第三十五條  開展執法檢查應當組成檢查組,并指定檢查組組長。檢查組應至少有兩名財政部門執法檢查工作人員??梢砸暻闆r聘用一定數量的專業輔助人員。

第三十六條  檢查組在實施檢查前,一般應于3個工作日前向被檢查對象送達財政檢查通知書。

第三十七條  檢查組在實施檢查時,檢查人員可以運用調閱檔案、查閱賬冊、詢問有關當事人、函證、分析性復核等方法。必要時,可以對有關問題和單位進行延伸檢查。檢查人員應當將檢查內容與事項予以記錄和摘錄,編制檢查工作底稿,并由被檢查對象簽字或者蓋章。

    第三十八條  檢查工作結束前,檢查組應當就檢查工作的基本情況、被檢查對象存在的問題等事項征求被檢查對象的意見。被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征求意見函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意見或說明;在規定期限內沒有提出書面意見或說明的,視為無異議。

第三十九條  檢查組應于檢查結束10個工作日內,制作檢查報告;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30日。

檢查過程中可以同步進行音像記錄。

 

第五章  執法記錄的管理與使用

第四十條  音像記錄制作完成后,行政執法人員不得自行保管,應該在24小時內按要求將信息上傳儲存。

第四十一條  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檢查程序終結后三十日內整理案卷材料并立卷存檔。

需要查閱、復制案卷的,經執法室負責人批準后依法查閱、復制。

第四十二條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執法記錄信息,應當嚴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關規定和權限進行管理。

 

第六章  監督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執法過程全記錄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后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一)不制作或者不按要求制作執法全過程記錄的;

(二)違反規定泄露執法記錄信息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故意損毀,隨意刪除、修改執法全過程中文字或者音像記錄信息的;

(四)不按照規定儲存或者維護,致使執法記錄損毀、丟失,造成嚴重后果的;

(五)其他違反執法全過程記錄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七章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掃描右側二維碼
在手機打開此頁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亚洲jiZZjiZZ妇|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人妻制服|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